双赢

文章来源:蟹公馆钱凯

发布日期:2016-12-05 02:13:59

文章分类:媒体报道

水稻和大闸蟹的共存

   “2016年大丰收,稻田养蟹把我家的水稻变成了绿色水稻,螃蟹也成了生态螃蟹。”刚刚卖完稻米,九台区龙嘉镇和平村村民赵亚海就拿出账本,算起今年的好收成。

稻田养蟹实现“一季双收”

   “蟹田米”增产又增效,生态蟹市场供不应求。2016年,赵亚海15公顷水田里全都养上了螃蟹,一季双收为他带来了大收益。
   “2016年稻田养蟹一季双收,每垧地多赚好几万元。”赵亚海的账本上清楚地记着这一年的收成,“一垧水田产225公斤螃蟹,平均40元一公斤,光卖螃蟹就得了9000元,稻田里的螃蟹纯生态养殖,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再说这水稻,我今年种的稻花香有螃蟹帮助除草、抓虫、松土,产量提高了10%,‘蟹田米’的名头让价格翻了一倍,稻米一垧地比原先多收入3万多元。”

   “不但收入增加了,农药化肥的钱还省下了,里里外外算下来,我这一垧地至少增收4万元。”德惠市菜园子镇团结村村民王新宇今年第一年尝试稻田养蟹就大获成功,“蟹田米”经过粗加工包装后,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今年弄了不到两垧,明年我准备把稻田养蟹扩大到15垧,注册商标,把品牌打出去。”

螃蟹成优质大米“代言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稻田养蟹不仅实现了稻蟹双收,螃蟹还成为了优质绿色大米的“代言人”。
   “以前我说种的是有机稻,没人相信,现在养了螃蟹,‘蟹田米’的名头就是优质大米的代名词。”德惠市菜园子镇另一位稻田养蟹的村民任凡喜说,“螃蟹是生态的保证,它对化学品非常敏感,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影响河蟹成活生长,因此稻田里放进螃蟹后就不能打农药和除草剂。”
 “稻田养蟹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让土地产出最大化,提高了农民收入。”德惠市菜园子镇领导表示,该镇将根据市场需求,面向各村规模化推广稻田加螃蟹的种养模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长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林海告诉记者,“螃蟹在对稻田环境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能提高产量10%以上。螃蟹在稻田里既清除杂草,又能捕食水稻虫害,连续多次蜕掉的外壳和排泄物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螃蟹的活动对水稻根部土壤进行了有效疏松,对提高产量大有帮助。”于林海介绍说,根据检测,稻田养蟹一年后,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20%,实现了“稻蟹双赢、绿色环保、增粮增收”。
解决螃蟹越冬瓶颈
   “要是没有推广站的专家技术指导,没有那么好的种养模式,我们农民哪能走上致富路?” 德惠市大青咀镇大青咀村村民赵春雨不仅在稻田养蟹方面远近闻名,去年还在长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德惠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实现了扣蟹本地越冬,解决了蟹苗培育问题。
“以前扣蟹都需要去辽宁购买,由于我市稻田插秧后已近6月中旬,此时辽宁扣蟹销售已近尾声,很难买到优质扣蟹。同时,因运输时间长,扣蟹的成本高、体质差,成活率低,数量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赵春雨说,现在好了,水塘里越冬的扣蟹可以满足自己蟹苗的需求,还可以对外出售盈利。 “要是没有长春市和九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的指导,我就是有稻田养蟹的想法也不敢轻易尝试。”现在村里不少人找到赵春雨,想明年跟着他一起在稻田里养螃蟹。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任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长春市就引进了稻田养蟹技术,并进行推广。在市水利局党委的支持下,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攻克了稻蟹共养的技术难题,并在2015年秋,从辽宁引进4.3万元的扣蟹在长春市成功越冬,成活率达到85%。这就解决了螃蟹水田养殖中蟹苗限制这一瓶颈,保证了长春市春季扣蟹质量、数量,大大提高了长春市稻蟹种养增收工程的推广面积,预计到2017年10月,成蟹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  “水稻+”开启综合种养模式。  据了解,2016年长春市稻田养蟹100公顷,2017年将推广至500公顷,通过“水稻+螃蟹”的综合种养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据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立容介绍,2016年春天,长春市从辽宁购入辽蟹大眼幼体700多万只,成活率接近90%,并引入长江流域大眼幼体,目前长势良好。此外,在稻田养河蟹的基础上,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还设计了池塘套养河蟹、较冷水面投放河蟹、高密度养殖河蟹三种养殖模式,并在探索“养成3两以上大规格商品蟹”的方案。

   除稻蟹综合种养外,长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还进行了稻田养鱼、稻田养泥鳅等养殖模式探索,均已获得成功。2017年,推广站将继续推进稻渔(蟹)种养增收工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水稻+”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收获更大效益。

大闸蟹

关联商品
ASSOCIATED GOODS
全国连锁直营门店